國人都知道杜甫在中國文學史上貴為詩圣,他是文學青年心中的大神,眾人都膜拜于他作的詩詞,他是那樣的高大尚,觸不可及。擋住他耀眼的光環,去現實生活中探尋真實的杜甫,卻發現他問題不少,很少有人愿與他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。
杜甫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,其父是個縣令,當年的縣里人口很少,相當于今天的鄉??h令只是小官而已,算不了什么。他的妻子倒是司農少卿(類似于今天的財政部官員)的女兒。岳父是清廉孤傲之人,家里沒什么錢,勉強算是中產,對杜甫沒什么幫助。結婚后的杜甫雖善于寫詩,但不善于考試。他參加過幾次科舉考試,雖然有權相李林甫攪局的因素,至少有幾次沒人攪局,他也沒有考中。杜甫沒有強硬的后臺,科舉考試又不成功,自然無法做官。
杜甫的詩寫得很好,可惜靠寫詩不能吃飯,也不能賺錢,頂多讓杜甫有些名氣。他在長安備考10多年,到了44歲高齡(當時人均壽命約40歲),才成為一個小官---右衛率府兵曹參軍。這是低階官職,負責看守兵甲器杖,管理門禁鎖鑰。杜甫在漫長的備考期間,一不會經商,二不會種地,三不去打工,妻子又是窮官家庭孩子,導致家里長年一貧如洗。其實,只要家里經濟還勉強能維持,杜甫這樣晃蕩10多年尚且可以理解。但事實卻正好相反,好不容易當上小官以后,杜甫回家探親。一進門,發現小兒子剛餓死,杜甫不禁老淚縱橫!大家說說看,這種丈夫、父親也是夠了,混了大半輩子,連家人都被餓死,還寫啥詩?真是讀書讀傻了!再高尚的讀書人,家里總要吃飯啊。你維持詩人的氣節風骨當然是沒錯的,但最低程度也要先養活家人再說。天大地大,想要富貴不容易,維持家人三餐卻不會很難。杜甫能寫出很好的詩,肯定是個聰明人,只要愿意放下架子去做做生意、打打工,養活家人應該沒什么問題。你是他的家人會怎樣想?活路在哪里?說實話,杜甫的詩在當時并不被重視,他屬于普通詩人。杜甫的大紅大紫,是從宋代開始的。
也許是常年懷才不遇,又滿腹牢騷,他的詩很多都是批判性的,“國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”“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”等等。今天來看,這些都是很好的詩,杜甫也是有骨氣有思想的詩人。但是這些詩是向上諷刺皇帝,向下諷刺官吏,得罪了所有官場中人,這樣的人在當時自然沒辦法混好。
杜甫倒是非常忠心,安史之亂暴發后,他不惜千辛萬苦,始終跟隨唐肅宗流亡。也許是認為杜甫忠心耿耿,唐肅宗給了他一個杜拾遺名號的小官,也就是負責提意見的官。上任才一年,杜甫搞得連唐肅宗也厭惡他,被迅速貶職趕走。
杜甫晚年有個好友叫做嚴武,兩人關系很好。在成都的時候,嚴武給了杜甫很多幫助,還借錢給他蓋了屋子。拿到這筆錢后,一直居無定所的杜甫才定居下來。成都杜甫草堂在當時根本不是草堂,而是相當不錯的屋子。除了借錢,嚴武還出力,反復推薦杜甫,最終讓他成為節度參謀、檢校工部員外郎。然而,杜甫對嚴武似乎也沒有太多感激之情,反而常常出言諷刺。最終,兩人徹底鬧翻。嚴武認為杜甫不識好歹,甚至宣稱要殺掉他。好在嚴武很快就死了,不然杜甫的結局還不知道會怎么樣。直到嚴武死了,杜甫才知道這個朋友的仗義之處。失去了嚴武的接濟,杜甫成了斷線的風箏,再次窮困潦倒,開始新的流浪生涯,他那萬眾稱頌的《絕句》“兩個黃鸝鳴翠柳,一行白鷺上青天。窗含西嶺千秋雪,門泊東吳萬里船。”就是他想要買舟東行的心態顯現。
杜甫在56歲時飄泊到夔州(今天是重慶奉節)的白帝城,一天他獨自登上城外的高臺遠眺,蕭瑟的秋江之景,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,滲入他老病孤愁的悲哀,于是就有了這首“七律之冠”的《登高》----“風急天高猿嘯哀,渚清沙白鳥飛回。 無邊落木蕭蕭下,不盡長江滾滾來。 萬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獨登臺。艱難苦恨繁霜鬢,潦倒新停濁酒杯。”這種滄涼的根源何在?他總在忽略。
天上的星星你為何總在漂?
我未曾想到寫完上文后不到一個月,動畫片《長安三萬里》就風靡全國,杜甫以小迷弟的形象出現在影片中,從全新的角度喚醒國人心中樸實的詩圣,但愿那才是真實的他。
他活在那個盛唐的十字路口,他的思想與文風也能讓千年后的你與之共鳴,他與你一樣也是生活中的普通人,他就存在于你的身邊,他從未曾離去。